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_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_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歡迎來到陜西省機械研究院官網 !
聯系我們   |   收藏網站   |   設為首頁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業務板塊 黨群工作 科技創新 產品展示 下載專區 信息公開
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詳細內容
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新征程——科技部部長萬鋼回應科技創新熱點問題
發表時間:【2018/3/14】    瀏覽次數:【2252】次     字體大小:【放大】 【正常】 【縮小 分享到:
 科技如何更好引領經濟發展、惠及人民生活?科技體制改革如何進一步釋放創新潛力?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0日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科技創新從跟跑到并跑領跑

  “我國的科技創新由過去的跟跑為主,逐步轉向在更多領域中并跑、領跑。”在談到5年來我國科技創新進展時,萬鋼說,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引領世界潮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航天、深海、超算、核電這些領域都逐步走向世界前列。基礎研究得到加強,比如量子糾纏、外爾費米子、胚胎干細胞包括最近的克隆猴,這些技術研究的成果逐漸產生世界影響……”萬鋼說。

  他表示,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逐漸進入了“三跑并存”,并跑、領跑日益增多的歷史新階段;科技創新有力支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實現了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科技體制改革向系統縱深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科技創新的力量從過去的科技人員為主向社會大眾轉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性新局面逐步形成;科技外交也為國家的總體外交服務邁出了歷史性的步伐。

  “但是在這些成績面前,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需要我們登高望遠、居安思危。”萬鋼表示,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要持續發力,使科技更好地為造福人民、發展經濟、保障安全作出貢獻。

  打造“雙創”升級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

  對此,萬鋼表示,“雙創”是青年人實現自己夢想的絕好平臺,是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大舞臺,它又是一個改革手段,帶動了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萬鋼說,打造“雙創”升級版,一方面創新創業的融通發展要更加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以及大中小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創客融通創新,完善院所、企業與創業者的合作機制。

  另一方面要促進科技與金融的有效結合,為創業者成長提供全流程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并促進重大項目向社會開放。同時加強開放合作,吸收國際上有效的資源,集眾智創新業。此外,要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提高服務創新載體的能力。

  “總的說來,我覺得創新創業應該趨向于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萬鋼說。

  讓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萬鋼表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宗旨。“十三五”以來,民生領域中的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水污染等重大科技專項成果顯著,同時又與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有效接續。

  他介紹,目前建立了重污染天氣應對技術體系,服務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在應對突發傳染病方面,中國從被動防御逐步向主動防御轉變,為埃博拉、寨卡等防治貢獻中國力量。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支持的54個新藥進入醫保,推動緩解“看病貴”問題。

  萬鋼說,科技也為扶貧發揮作用,以智力扶貧幫助貧困農民長效解決問題。例如在偏遠山區,農村科技特派員用“以豆換豆”的方法,幫助改善土豆品種,產量增加了4倍。

  萬鋼表示,下一步要深入開展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強重大科技項目的統籌引領,利用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加強社會安全防范,為打贏污染攻堅戰、促進人民健康提供更多科技投入和支撐;還要發揮綠色技術,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另外,要繼續深入科技扶貧脫貧攻堅,開展創業式扶貧。

  談到癌癥等重大疾病防治時,萬鋼說,在特發高發的“癌種”方面,要提高早診率、降低發病率、提高生存率,實現科技突破。

  釋放科技創新潛力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如何進一步為科學研究、創新創業人員松綁,釋放科技創新潛力?萬鋼表示:“要加強基礎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全鏈條的創新績效,最重要的就是服務于人。”

  他介紹,圍繞加強科研誠信建設,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稅收優惠等的政策文件將在不久之后公布,以滿足科技人員的需求。

  對于如何進一步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深度融合,萬鋼說,要更多地把高校、科研院所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技術和產品,要建設和完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要繼續建設好專業化眾創空間。在產業發展方面,還要建設創新戰略聯盟,加強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和知識產權共享,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跨領域、跨行業的協同。

 新華社記者胡浩 孫奕 余曉潔
上一條信息:造福人民必須有強大科技(政策解讀·聚焦兩會發布)
下一條信息:“科技創新 驅動陜西”之一:科技創新 激發原生動力
關于我們
本院簡介
組織機構
管理團隊
專家團隊
新聞中心
本院新聞
行業資訊
通知公告
下屬企業動態
黨群工作
黨建要聞
紀檢監察
群團建設
科技創新
技術研發
科技資源
行業平臺
科研成果
產品展示
粉末冶金制品
數控裝備
纖維檢測儀器
機電設備
下載專區
文件下載
表格下載
信息公開
企業基本信息
財務信息
招標采購信息
人事薪酬事項
相關政府網站
集團公司及所屬單位網站
科技業務相關網站
陜西省機械研究院 ? 2016-2021 版權所有   備案號:
地址: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豐信路1438號    郵編:712000
電話: